自然科普:岩石洞探秘教育 - 科普中国

自然科普:岩石洞探秘
2023-10-18 09:31:35   来源:    
评论:0

自然科普:岩石洞探秘作者:张汉青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,存在着许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。其中,岩石洞是大自然的一种奇特艺术品,它们的形...
自然科普:岩石洞探秘

作者:张汉青

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,存在着许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。其中,岩石洞是大自然的一种奇特艺术品,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内部的洞穴景观,更是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。今天,我们就以古田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个神秘岩石洞——燕岩为例,来探讨岩石洞的形成以及洞中乳石的形成过程。

燕岩位于古田自然保护区,距离惠州市区40公里,是一座山上的岩石洞。洞口高约4米,宽约3米,洞内有成千上万只石燕栖息,给这个神秘的地方增添了一份生机和神秘色彩。

燕岩的形成,其实是大自然漫长岁月的"雕琢"结果。一般来说,岩石洞的形成有几种方式。其中,最常见的一种是溶蚀作用,即地下水中的酸性物质溶蚀石灰岩,逐渐形成洞穴。另外,洞穴还可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,比如地震、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,都可能导致地壳的裂缝,形成洞穴。而燕岩的形成,很可能是地下水溶蚀石灰岩的结果。

说起岩石洞,我们不得不提洞中的乳石。乳石主要是由石灰岩溶解在地下水中形成的碳酸钙,经过长时间的积累,最终在洞穴中形成美丽的乳石。我们在燕岩的探险过程中,也发现了许多长有短的钟乳石,它们像一层层岩石浆重叠起来,极其美丽。

乳石的形成过程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化学反应过程。首先,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渗入洞穴,其中含有溶解的碳酸钙。当这些水分蒸发后,碳酸钙就会被留在洞穴的顶部,形成一层层的石壁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"水滴石穿"。然而,在燕岩中,我们发现了一种与水滴石穿相反的现象——"水滴石长"。这是因为,当水滴从乳石的尖端滴落时,会将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在地面,随着时间的推移,就会形成倒立的乳石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"石笋"。

岩石洞的形成和洞中乳石的生成,都是大自然的一种神奇艺术,它们让我们对大自然的力量和鬼斧神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。同时,也让我们意识到,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,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大自然,让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得以传承下去。

附:散文《燕岩探秘》

被科学家称之为"北回归线上的绿洲"的古田自然保护区,距惠州市区40公里,西北面与惠东梁化林场相邻,离林场3公里处有一个鲜为人知的"燕岩",很神奇。据说有几个人还曾进洞探险,走了2天1夜没有走尽,只好返回。

近日,我和几位朋友游览了一次燕岩。燕岩其实是座山,山上林木繁盛,山脚下有两个洞,上洞口高约4米,宽约3米,洞壁岩石凹凹凸凸,洞内顶部岩石空隙间聚集有成千上万只石燕,整个洞嗡嗡作响,不时有燕屎落下。到底这个洞有多长,无人知晓,燕岩上洞底部与下洞顶部有约3米厚的岩石连接。下洞口略比上洞小,洞底一条小溪流,听人说,每次下暴雨,不见溪水上涨,只是有一些菜叶流出来。因为是岩石洞,又聚集有石燕,所以叫"燕岩"。

我们备足电池,打着手电筒进入下洞,洞壁全是岩石,奇形怪状,洞顶有水珠落下,落在脸上很清凉。洞越深越窄,洞道只能容两个人并排行走。洞的地面岩石错落有序,一层嵌着一层,有的像台阶,有的像海浪,一浪接一浪。洞顶由于长年累月滴水,形成有长有短的钟乳石,像一层层岩石浆重叠起来。锥尖处滴着水,水滴在底部的岩石上,落水处又长出倒着放的钟乳石,又像是正在长的竹笋。这"竹笋"与洞顶的钟乳石针锋相对,有的竟上下衔接成一体,形成中间略小的乳白色石柱。本来是水滴石穿的,这里却是"水滴石长"。当然,也有水滴石穿的,水落处,凹下去,形成一只小杯子,卧下身用嘴接触这杯水,挺甘冽,似喝冰水,凉彻透底。外面正值35度高温,我们反而觉得有点冷,似有凉风吹来。走了两个钟头,大家精神挺好,说明洞内氧气是充足的。再走半个钟头,洞道变窄了,两侧尖石横突,只能一个人通过。又走了3米长的洞道,"柳暗花明又一村":里面是10平方米左右的"房间",高约3米,"房间"四面岩石平整,"地板"有一小沟水流过,"房间"正中间摆着一张石圆桌,8张石圆凳。细看,桌与凳脚与底部岩石没有分离的痕迹,应该是整块岩石人工凿成的,其工艺十分精细,真有点巧夺天工。坐在石凳上,如同坐在一块冰石上。我们不敢再前行,也不知洞道还有多长,只好返回。

(作者:广东国胜知识产权事务所,专利代理师,法务,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入库专家,科普员 ,报刊通讯员。此文于2022年初稿,现整理刊发)

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
免责声明: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。